首页 - 债券 - 今日焦点 - 正文

债券评级虚高再引质疑 境内AAA境外垃圾级

来源:上海证券报 2016-07-14 08:38:12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近年来,国内债券发行屡攀高峰,超八成以上的债券评级不是AA就是AAA,且同一公司债券在国内外评级的差别巨大。

近年来,国内债券发行屡攀高峰,超八成以上的债券评级不是AA就是AAA,且同一公司债券在国内外评级的差别巨大。

“同样的公司,同样的债券,国外三大评级机构可能只给A-级别,但国内评级机构就敢给AAA。”北京某上市券商固定收益部负责人称,以国内某大型地产集团为例,其在国内发行的债券评级为AAA,但其在海外发行的30亿美元的债券评级却属于“垃圾级”。

这不禁惹人发问,中国评级机构的公允性到底有多大?

国内债券

评级虚高引质疑

近年来,国内债券信用级别的泡沫有泛滥之势。证券时报记者据数据统计,今年以来,我国评级机构为债券主体给出的评级结果中,AA级别以上的债券超过95%。以AA级别为中枢,明显呈现出“一头大一头小”的分布特征。

“信用级别是根据一定的评级标准授予的,等级分布是评级标准的直观反映。”上海某大型上市券商债券发行负责人对此表示,目前我国债券市场的发行主体主要是优质企业,但级别过度向高等级集中的情况明显不合理。

事实上,国内评级机构给予的评级,往往与标普、穆迪和惠誉等海外机构的评级结果大相径庭。不少曾被国内评级机构给予最高级——AAA评级的债券,都被海外评级机构给予了“垃圾级”。

此外,许多业内人士还评价,目前国内评级机构在风险识别和价格发现方面的作用未能有效发挥。深圳某拟上市券商资深债券人士透露,“同一级别里的企业信用水平也存在较大的差距,甚至可以区分出三四档的差异。”且目前外部级别上调问题也极为突出,这也再度加重了等级虚高现象。

以企业债为例,今年以来国内评级机构共下调了125家债券主体评级,而去年同期下调的债券主体仅有77家。尽管2016年以来国内债券主体评级被下调的案例逐渐增多,但从近10年来看,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级别变动几乎均为级别上调且上调幅度较大。

国内发债

要求评级底线

“国内评级机构因为竞争关系,不能保持和国外一样的公正性,造成企业评级高估。”上海某上市券商债券发行负责人称,同时,因为国内债券市场发行都有评级底线要求,迫使国内债券评级高度统一。

该负责人也向记者透露,所谓的评级底线要求,是指发改委发行的债券只有AA-级及以上才能上市交易,交易所发行的债券须AA级及以上。而国内投资者只能投AA级及以上的债券。

另一上市券商固定收益部人士表示,国内评级机构发展历程相对较短,且每家评级机构的背景、发展历程都不相同,导致国内评级机构参差不齐。“国内评级机构对国企、央企这种政府背景企业盲目认可,也导致了国内外评级机构对企业的风险判断标准不一样。”

业内人士也将国内评级机构竞争严重、等级虚高和等级区分度不足等问题归结于,由于国内债市违约相对较少,评级质量得不到有效检验,也没有建立优胜劣汰和市场出清机制,无法对评级机构形成有效约束。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曾公开表示,市场主体对高评级的诉求通过强制评级安排转化为市场整体的非理性行为,导致评级行业为迎合市场进行级别竞争,造成了评级虚高,最终使得债券定价存在扭曲。

多重因素

干扰评级结果

在投资界看来,国内债券评级普遍虚高更重要的原因是,评级机构普遍受到客户干扰,被要求给予乐观评价。

“国内评级都是发行人出钱,自然评级机构会听发行人的话。” 深圳某上市券商债券发行负责人称,国外大量债券评级需投资者买单,因而公正性相对好些。

北京某上市券商固定收益部人士也称,国外评级机构因为不是发行人付费机制,评判的公允性、中立性应该更强一些,因而结果更能得到市场认可。反之,国内公允性相对较差。

“国内有的评级机构各业务条线之间没有明确分隔,例如做项目评级和做市场营销的都在同一个部门。”深圳某拟上市券商资深债券人透露,业务部代表公立一方,市场部代表利益一方,两者混合管理,难免公立会向利益妥协。

同时,评级机构人才紧缺,评级水平下降,也是导致国内评级机构乱象丛生最主要的原因。上述深圳资深债券人称,评级机构薪酬相对较低,不少有三五年工作经验的都跳槽到证券公司。“评级公司的招人标准与券商投行标准相仿,但两者薪酬差距却较大。”

随着近年债券发行规模的不断扩大,不少买方对债券承销过程中债券的评级质量表示质疑,并开始组建自己的买方评级队伍,而买方评级队伍人才的主要来源就是评级机构。

“现在信用危机信号越发明显,买方为了加强内评,也会挖走相对有经验的评级人才。” 深圳某上市券商债券发行负责人称,评级机构的人员流失,也将对评级机构的评级水平造成一定的影响。

资信评估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其主要作用是警示风险。鹏元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副总裁周沅帆曾公开表示,评级行业高学历、高技术并非最重要,最重要的是评级队伍的稳定,经验和数据库的积累,只有低调、脚踏实地沉下去做个十几年、二十几年、三十几年才能做好。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