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债券 - 今日焦点 - 正文

期债成交持仓节节攀高 机构参与热情升温

来源:证券时报 2016-12-12 13:07:25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持续调整的债市让多头陷入收益骤减的困局,国债期货近期也出现大幅跳水。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机构涌入这个小众市场来规避风险,国债期货交易和持仓双双创出近期新高,不过,整体来看,国债期货的流动性还有待更多机构参与以得到提高。

(原标题:机构参与国债期货热情升温)

持续调整的债市让多头陷入收益骤减的困局,国债期货近期也出现大幅跳水。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机构涌入这个小众市场来规避风险,国债期货交易和持仓双双创出近期新高,不过,整体来看,国债期货的流动性还有待更多机构参与以得到提高。

期债跳水

成交持仓节节攀高

11月中旬以来,债市步入大幅调整模式,国债期货也跌跌不休,出现2015年以来最大调整。仅11月单月,TF1703下跌1.15元,跌幅达1.14%;T1703下跌1.745元,跌幅更高达1.73%。进入12月,虽然近几日弱势回升,TF1703跌幅也已超0.67%,T1703跌幅更超过1.16%。

从逐个交易日来看,10年期国债期货和5年期国债期货都在盘中连续遭遇重挫,仅最近两周10个交易日中就有4个交易日跌幅超0.2%。10年期国债期货更甚,继11月11日创下单日1.10%的罕见跌幅后,11月29日和12月1日都又接连重挫0.67%和0.68%。

少有的大行情也明显搅动了一直相对冷清的国债期货市场。据记者统计,10年期国债期货近期单日成交和持仓量双双创出挂牌以来历史新高,总持仓量在12月1日达到6.19万手,成交量在12月6日也创出6.08万手。而5年期国债期货的成交和持仓也达到阶段高点,单日最高持仓近3万手,最高成交超6万手。从月度数据来看,国债期货11月总成交81.96万手仅次于去年年底,两个品种总持仓8.47万手也创出历史新高。

公募拟加大套保力度

“国债市场是一个高度专业的市场,机构是参与的绝对主力。近期国债期货成交和持仓量明显提升,也说明机构进场迹象明显。”一位业内研究人士表示。

上海一家以固收类产品见长的公募基金相关负责人透露,他们在此轮债市调整中基本采取比较保守的操作策略,除了提高组合流动性之外,还计划做一些对冲,现在正在着手准备。“按照现在的规定,大部分现货仓位还是可以用国债期货进行对冲。原来整个行业做套保的并不多,只有几家大的公司参与,现在大家都想做了。我们这边系统已经搭建的差不多,人员也已经到位,今年就可以正式开始。”

此外,华泰保兴基金经理张挺也表示,目前正在组建团队对相关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未来会利用国债期货进行久期管理、套期保值和套利增强。海富通相关人士也表示对于该项落地之事正在内部讨论中。不过,对于尚未参与的机构来说,参与国债期货需要修改合同、升级系统、搭建团队等一系列工作,短期之内很难马上实现。

据了解,自2013年证监会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参与国债期货交易指引》,明确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债券基金(短期理财债券基金除外)可以参与国债期货交易后,一些公募基金已经参与国债期货交易。但由于市场利率并未出现很大波动,利用国债期货避险的迫切性不够。另外,由于公募在投资策略上以套期保值为主,严格限制投机,公募基金的参与度还不高。而由于专户产品不受限制,可以灵活采用加强期现套利、跨期套利、跨品种套利等多种策略,公募基金公司在专户上的尝试更为多见。

也基于同样的原因,私募基金在国债期货的参与上也显得更加活跃。上海耀之基金相关负责人表示,最近的确是担心债市后续下跌风险,开了一些期债空头仓位,包括对于现货进行套保的头寸,以及一些一直在做的跨期套利头寸,最近提高较多的是前者。另一家债券私募内部人士也透露,由于之前的产品合同里投资标的没有涵盖国债期货,目前还没有参与期债交易,不过,在后面的新产品中会积极尝试。

不过,虽然目前国债期货进入了历史上较为活跃的阶段,市场整体的流动性还并不是很理想。“相对于现货市场的存量来说,现在期债的这个量还明显不够,有待银行、保险这样的现货持有大户入场才能得到大幅改善。而基于目前市场的成交水平,单靠国债期货大幅提高产品收益还不太现实,我们更多也是根据市场情况把它作为一个增厚收益的手段。”上述耀之资产负责人表示。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