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债券 - 最新资讯 - 正文

今年债券违约规模将比肩2016年 需警惕五类企业

来源:证券时报 2018-06-07 08:22:51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今年债券违约规模将比肩2016年 需警惕五类企业)

近期债券市场接连出现的违约事件持续拨动着市场敏感的神经。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末,今年债券市场违约规模已经接近上一个违约高峰2016年的一半,业内普遍预计,在严监管带来的融资环境收紧的大背景下,今年有望成为中国债券市场史上的违约大年,全年违约规模预计与2016年相近。

受债市预期恶化的影响,市场投资者的投资偏好也愈发集中在高评级、短期限的债券品种,而民企、地方政府、房地产企业发行人的再融资压力显著加大,进一步加剧违约风险积聚在这些领域。因此,不少机构分析人士认为,调控政策组合应转变到“严监管+稳货币+结构性紧信用”,才能在稳增长的目标下实现结构性去杠杆。

违约规模比肩2016年

自2014年“超日债”成为公募债市场首例违约事件后,信用风险和违约事件呈现多点多元爆发,2016年债市违约率高达0.9%的近年高点。然而,进入2018年以后,在严监管推动的去杠杆的大环境下,今年的债市违约有望达到继2016年后的再次“小高潮”。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5月末,今年共有13家发行主体违约,涉及违约金额148亿元,接近2016年违约规模一半。而2016年共有33家发行主体出现违约,违约规模高达337亿元。

“今年债券市场将成为史上违约大年,违约将出现常态化,预计今年全年的违约规模将与2016年差不多。”中诚信国际企业评级总监毛麒璟对记者表示。

从近期发生的债券违约主体的资质看,民营上市公司“中枪”较多。今年前5个月,新增违约发行主体有7家,其中6家是民营企业。更为重要的是,民营企业违约的集中出现也波及到了低评级债券的发行。毛麒璟表示,今年以来,AA级及以下主体评级的发行人基本都不发行债券了,从去年底以来,低等级主体的取消发行比例逐步攀升,债市发行的高等级、短期化现象愈发明显,预计未来低等级主体的融资难度会进一步加大。

低等级主体发债难与市场投资者的偏好改变高度相关。北京一债券投资者对记者表示,目前国内债券市场的投资者对民营企业、地方城投平台和房地产企业发行的债券都非常谨慎,“即便这些发行人拿到了监管部门的发行批文也很难发出去,因为投资者并不买账,这其实加剧了信用风险在这些领域的积聚”。

五类企业需警惕踩雷

从行业分布看,不同行业的信用风险也呈现分化。毛麒璟认为,尽管今年煤炭、钢铁行业的债券集中到期兑付,但偿还风险可控;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全面收紧,再融资压力加大,房企公司债进入到期高峰,不少大型民营房地产企业希望能重启海外发债活动。

至于园林类企业,东方园林近日的发债“遇冷”让市场开始关注园林类企业发行人的信用风险,毛麒璟表示,今年园林类企业的现金流承压,短期流动性对外部融资依赖度较高,且这类企业在银行间市场的债券集中在今明两年到期,不过,由于国内园林类企业仅有10余家为上市公司,且只有2~3家为发债“大户”,所以对行业整体信用影响有限。

对于今年下半年的信用违约风险如何甄别,毛麒璟表示要重点关注五方面因素,一是对外担保高、关联交易多、抵质押比例高;二是债务结构不尽合理,集中兑付压力大;三是并购、对外投资规模大;四是债券、非标、信托产品等融资占比高;五是财务报表有瑕疵。

穆迪企业融资部高级副总裁胡凯表示,未来投资者要重点规避两类发行人,一是企业主业不突出,热衷于跨业经营,追求资本利得;二是企业急于捕捉“风口”,举借各类资金,想当然地认为债务到期能够续借进行再融资。

不过,尽管今年出现违约的发行主体有自身经营的问题,但当下去杠杆背景下的从紧融资环境也加剧了企业再融资的难度。因此,业内普遍认为应及时适当调整政策予以应对。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就表示,政策当局可能通过不同政策之间的配合把握去杠杆的节奏和力度,防范表外融资萎缩可能带来的结构性紧缩效应。从央行操作来看,一方面,资金利率月度中枢与当月信用债融资净额之间进行配合,当信用债融资难度加大时,资金利率适当降低,为信用债的发行创造有利的流动性环境。另一方面,央行主要通过日常的公开市场操作以确保流动性的合理稳定,当资金利率上行明显时,逆回购净投放量随之放大;反之,则从市场回笼部分资金。从替代的融资渠道来看,可以考虑充分利用票据灵活融资的优势,积极发挥票交所的作用。

中诚信国际董事长闫衍则建议,为了防范处置风险过程中产生的风险,建议将“严监管—紧货币—紧信用”的政策组合转变为“严监管—稳货币—结构性紧信用”,要在稳增长的目标下通过结构性紧信用实现结构性去杠杆。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