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济南北收费站到收费亭必经一条长廊,两边挂满了站里的服务宣传海报,有好几张海报上都有于璐的身影。走这条长廊时她像个孩子一样蹦蹦跳跳,看见自己的海报总是忍不住停下来,用手擦一擦玻璃外面的灰尘。1米见方的收费岗亭就是于璐的8小时工作圈。这8小时他们几乎过着“不插电生活”,不能带手机,不能吃东西,不能上网。她的头顶是硕大的监控头,微笑和服务是他们这8小时里所有的内容。
车流如织的时候,她始终如一地重复着一整套动作:微笑两下、点头两下、转身、接卡报费、收钱、找零……经常笑到脸都麻了,嗓子也哑了,坐到腰疼。于璐是80后,做收费员却有14个年头,她开玩笑说把青春献给了这里。这份工作通常很枯燥,后来单位也人性化配备了收音机,1米见方的小岗亭彻夜陪伴她的就是这台小小的收音机,还有一面小镜子。下半夜车少的时候,她就对着镜子练习微笑。做这一行注定没有节假日概念,“八月十五、十一小长假、元旦甚至春节,对我们而言都是车流量多少,家人也早就适应了这种状态。”于璐说别人休假的时候正是他们最忙碌的时间,客流量大的时候经常也不分夜班和白班,大家都自动补位。
记者手记:采访当晚正值雾霾天,济北高速口车流高峰期 ,雾霾味格外严重,但收费站的工作人显然都已习以为常。在我们夜间蹲守的几个小时里,记者感慨收费员整齐划一的动作和热忱的态度。每天3000次微笑,3000次抬杆,在我们看来重复率极高的数字和行为就填满了他们8小时工作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工作,对于人们来说真是千差万别,有的可以日行千里,而我们的收费员却是1平米小天地。但正是无数个这样1平米的小岗亭才构架起中国10万公里高速路的畅通无阻和安全高效。所以,任何小而平凡职业背后都是日积月累的磨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