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回笼流动性力度明显加大
央行昨日公告显示,在公开市场中以价格招标方式发行了330亿元1年期票据,并出售了100亿元182天期正回购。这是7月份重启6个月正回购后,央行再次启用该回笼货币手段,而多数银行间市场债券交易员证实,本次正回购操作的抵押券正是上周财政部首批发行的特别国债。这也是央行在上周购入首批特别国债后,首次利用特别国债进行正回购操作。业内人士指出,虽然本次正回购规模比较小,对市场影响十分有限,但可看出央行加大流动性回笼力度。
一年期央票利率持平
据公告显示,此次央行发行的330亿元1年期票据中标价格为96.79元,对应参考收益率为3.3165%,与上周持平。工行债券交易员表示,该利率水平符合市场预期,因目前一、二级市场1年期央票收益率基本接轨,同时,市场对加息调整后的1年期央票发行利率比较认可,一级市场利率基本没有上行压力。此外,该交易员还表示,本周票据到期量为750亿元,与上周持平,但1年期票据发行额比上周减少20亿元,这也显示出央行希望维持利率稳定的意图。
利用特别国债质押的正回购首次面世
此外,公告还显示,央行还以利率招标方式进行了100亿元正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3.2%。虽然公告中没有对此番进行正回购所使用的抵押券给出说明,但多位市场从业人士证实,央行此次正回购操作确实是以特别国债作为抵押券。央行此前曾表示,买入特别国债后,央行增加了债券持有规模,有利于增强公开市场操作的灵活性和有效性。央行将搭配使用中央银行票据、特别国债等操作工具,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引导货币市场利率平稳运行。
申万研究所分析师屈庆表示,随着特别国债的发行,后期对资金面的影响将逐步显现。虽然本次央行采用正回购的调控方式,对资金的冻结能力明显强于央票,但由于规模较小,仅发售了100亿元正回购,对资金面的实际影响十分有限。
回笼力度增加
国泰君安固定收益部研究员林朝晖表示,9月、10月份央票到期规模十分庞大。虽然本周央票到期量同上周持平,但央行在上周购入特别国债后,短期内即面向市场启用正回购操作,这意味央行回收流动性的力度将较前期增加。
不过福州商行债券交易员林子君也指出,北京银行、建设银行等大盘股将在接下来的时间密集申购发行,资金面届时将间断性趋紧,央行回笼力度虽然将有所增加,但料也将比较有限。
据记者了解,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中再度启动正回购,显示央行持有特别国债后资金回笼手段增多,加大了市场对后期资金面紧缩的忧虑,损伤多头信心。昨日,上证国债指数收盘下挫0.04%至110.22点,全天共成交3.72亿元,成交量较前一交易日缩减一成。
资金面充裕格局恢复
两只小型股申购及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12亿股A股发行消息,引发的资金价格升势已暂时结束。回购利率明显回落,资金面宽松实质未改。7天回购加权平均利率昨日收盘报2.178%,较前一交易日下跌28.3个基点,共成交557亿元,成交量与前收盘基本持平。
此外,受1年期央票持平“稳定军心”影响,银行间市场国债和央票价格收盘基本持平,基准7年期国债收益率微跌0.05个基点至3.9327%。全天成交的9只国债5只上涨3只下跌1只持平,共成交约37亿元,成交量较前一交易日大幅缩量。1年期央票收益率升0.2个基点至3.3310%。全天成交的39只央票8只上涨11只下跌20只持平,共成交412亿元,成交量较前一交易日缩量一成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