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国家开发银行昨日招标发行了两期浮动利率金融债。招标结果显示,两期债券的认购集中度都非常高。分析人士表示,大行资金充裕加上债券价值较高是这两期债券受到追捧的主要原因。
国开行昨日发行的两期债券分别为其2007年第十九期和二十期金融债,期限均为5年,发行量均为150亿元。其中,第十九期债券以Shibor利率为基准(以下简称“Shibor浮息债”),每3个月付息一次,首次付息时采用9月7日的3个月Shibor5日均值,其后每次采用前次付息日前一个工作日的3个月Shibor5日均值,缴款日为9月27日;第二十期债券以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基准(以下简称“1年定存浮息债”),每年付息一次,首次付息时采用招标日所执行的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缴款日为10月10日。
两期债券都采用了远期缴款的方式,这给发行前机构的预测带来了较大的考验。更为关键的是,两期债券票面利率均为浮动,而且首次付息日的基准利率均是按当前的利率状况确定。这意味着如果基准利率——3个月Shibor5日均值和1年期定存利率——从现在到缴款日之前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则对投资者不利,尤其是1年定存浮息债。分析人士表示,CPI今日公布,再创新高的可能性极大,宏观经济金融数据估计也很“热”,市场紧缩预期强烈,而且央行上周发行了定向央票,今年前4次“定向后加息”的“巧合”使得投资者不敢怠慢。但是,从招标结果来看,对这两期券的招投标造成的影响并不大。
5年期Shibor浮息债中标利差为29BP,最终票面利率为3.59%,5年期1年定浮息债中标利差为27BP,最终票面利率为3.87%,均与市场此前预期较为吻合。
国海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杨永光表示,虽然存在缴款日前基准利率大幅波动的风险,但是加息也提升了浮息债的内在收益率水平,总体来说,加息对浮息债是利好,因为固息债受加息的冲击后收益率上升的幅度要小于加息的幅度。
从认购情况来看,两期债券的认购倍数均较高,分别为1.83和2.18,大行集中拿券是这两期债券的共同特点。Shibor浮息债的认购榜前三位分别是建行、农行和交行,分别认购25.9亿元、22.8亿元和19.5亿元,占发行总量的45.47%,1年定存浮息债的认购榜前几位依然是建行、农行等,建行认购了35.7亿元,农行认购了22亿元,接近发行量的40%,交行和兴业银行也分别认购了10.75亿元。交易员表示,除了一小部分认购量来自代投以外,其余部分均是自身需求。
杨永光表示,认购情况应该是与资金面相匹配的,因为中小银行的资金较为紧张,钱较多地集中在大行(结售汇航和股票保证金存入行)手中,这两期债券价值较高,因此出现了大行集中拿券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