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显示,3月份包括正回购和央票在内的公开市场到期资金为7676.23亿元(实际金额)。分析人士表示,面对再次来临的到期资金洪峰,央行回笼力度难以放松,3月份央票发行量将继续维持较高水平,央行还有可能择机发行定向央票、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同时,面对日益加大的通胀压力,央行有可能不对称加息。
再迎到期资金洪峰
统计显示,3月份到期央票量为5660亿元,票据付息金额为139.99亿元,到期正回购量为1876.24亿元。其中到期央票量为单月到期央票量的次高水平,仅次于今年1月份。
统计还显示,4月份到期资金量为3842.21亿元,5月份到期资金量为2401.48亿元,其中绝大部分为到期央票。而随后的几个月到期资金量明显减少,最大量也不及1700亿元。当然,随着正回购操作的进行和3月期央票的发行,上述统计数据也将会发生变化。
除了公开市场到期资金外,通过贸易顺差和FDI等途径进入国内的外汇也增加了货币市场的资金供给。此外,3月份银行间市场还有近900亿元的债券到期,货币市场资金供给总体上仍相当宽松。
1月份,由于春节临近以及大盘股发行,央行方面投放的资金接近4000亿元(含准备金率上调)。2月份尤其是春节以后,央行开始补收流动性,当月净回笼5168.43亿元。从央行方面看,今年以来累计表现为净回笼。
“多管齐下”预期强烈
回顾1-2月份的货币市场资金状况,至少有两点多少出乎此前的预期。一是资金面的宽松程度超过预期。1月份贸易顺差与FDI合计超过300亿美元,出乎市场主流预期,而近期有研究机构表示,1月份各种外汇流入有可能达到800亿美元,由此投放的资金必然远远超过之前的乐观预期。二是央票的发行量特别是3年期品种维持高位,凸显了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的偏好抑或选择困境。
面对3月份再次来临的到期资金洪峰,加上通过各种渠道流入的巨额外汇,机构研究人员普遍预期,3月份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使用的可能性较大。
首先是常规央票的发行量依然会维持较高水平。如果央票的发行量连续减少,则意味着其他资金回笼措施可能要出台。
其次是定向央票可能会再度出山,发行的对象将是那些过度放贷的机构。1、2月份金融数据统计完毕后则是可能的时间窗口。
第三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对资金的冻结程度最深,央行在2007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也表示,将继续搭配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回收银行体系流动性。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政策也可能再次调整。
此外,研究员们还预计,为了应对不断走高的通胀压力,存贷款基准利率有可能不对称上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