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未来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只能更多寄希望于国有商业银行。因为小一点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他们资金成本较高,承受能力有限;而国开行等政策性银行,虽然是不少地方债务的债权人,但他们对公开发行的地方债不是太感兴趣。地方债的顺利发行,还需要央行多支持。
8月27日,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受国务院委托,作今年以来预算执行情况报告时透露,今年下达6000亿元新增地方政府债券和3.2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额度。
财政部此前仅公开前两批共计2万亿的地方置换债券,而今年实际置换额度高达3.2万亿。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地方财政厅获知,第三批1.2万亿的额度已经下发到地方,基本能覆盖2015年到期的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
今年共计3.8万亿的地方债券发行额度,目前已经发行约1.8万亿。目前各省第一批万亿置换额度已经完成,第二批仍在进行中,随着债券发行规模的增加,形势似乎有所变化。
某地方财政厅相关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有点担心后续债券发行,因为跟当地银行交涉时,一些银行反映总行额度控制,后续发债规模有点难以消化,有银行一直对公开发行的地方债兴趣不大。
地方存量债务的置换,本意是为了化解长期潜在风险,但地方债券相比平台贷收益折损不少,这会影响当期收益,因此以银行为主的一些债权人对此颇有微词。
置换额度增至3.2万亿
财政部在今年3月份和6月份,分别下达了各1万亿的地方置换债券额度,前两批置换债券主要用于偿还经审计署审计截止到2013年6月底的存量债务,共计1.86万亿。
某地方财政厅相关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地方已经获得第三批置换债券的额度,第三批置换额度主要用于偿还截止到2014年底、今年到期的存量债务。目前的额度可以覆盖今年到期需偿还的存量债务。
截止到8月28日,地方政府已经完成1.86万亿的债券发行额度。目前来看,进展顺利。通过公开市场发行的债券,基本以招标利率下限中标,与当期国债利率持平;以定向承销方式发行的,出于对流动性方面的弥补,中标利率比公开发行利率稍高。
随着发行债券不断增多,形势开始起了变化。8月7日,辽宁省发行的10年期专项债券,出现了部分流标;当天辽宁发行的其他债券,在国债收益率基础上上浮了30bp。
在辽宁之后发行的不少地区,也出现利率上浮的现象。如青岛、天津、厦门、陕西等多个地方,公开市场发行债券的利率在国债利率基础上,普遍上浮了10bp左右。
虽然此前市场有预期,但总计3.8万亿的地方债券额度,在不少人看来供应量偏大。
财政部财科所金融研究室主任赵全厚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3.2万亿是置换额度,这部分债务原来就存在,不会对金融系统造成冲击,是化解风险的手段。一来,能避免地方政府债务违约;二来,债务主体从平台公司,变成地方政府,债务信用更高;再者,还能减轻地方政府债务成本,从原来高成本的贷款,变成低成本的债券。
根据审计署报道,截止到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中,约40%左右为融资平台举借,而约50%的资金来自于银行贷款。财政部此前测算,1万亿元的置换债券能让地方政府一年减轻利息负担400亿-500亿元。
民生证券固收分析师李奇霖指出,3.2万亿的地方置换债券,今年地方政府偿债压力基本得到解决,融资平台公司压力更轻,这样就都有更多的精力去稳增长、做基建投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