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债券市场向海外开放!明天“债券通”上线试运行!)
明天,“债券通”中的“北向通”将上线试运行。这是我国资本市场、债券市场有序开放的一次制度创新,亦是内地与香港互联互通进程中的历史性时刻。
中国人民银行和香港金融管理局2日发布的联合公告显示,目前,“北向通”相关法规、业务规则、操作方案及监管安排均已确定,技术系统准备就绪。
各家机构积极性高涨。记者从国家开发银行获悉,该行率先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推出首批“债券通”金融债券,将于7月3日面向全球投资者收集订单,7月4日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债券发行系统公开招标发行1年期、3年期和10年期固定利率“债券通”金融债券,合计不超过200亿元。
一次制度创新
“‘债券通’是中国资本市场、债券市场有序开放中的一次制度创新。目前中国的GDP已经是世界第二,但是人民币资产的海外持有比例仍然较低,人民币资产比重需要提高,以达到和中国经济地位、中国货币国际化战略相一致的水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指出。
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3月末,我国债券市场托管量达到65.9万亿元,位居全球第三、亚洲第二。
在陈道富看来,“债券通”开放后,对市场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其一,投资群体更加多元化,由于国际投资者背后的投资理念和驱动因素与国内的不一致,使得市场有多重博弈,整个系统更趋于稳定,助于提高市场深度;其二,国际债券投资者,尤其在一级市场,带着国际的投资习惯,会与国内产生一些制度碰撞,这有助于我国真正在实操层面上实现制度规则的融合。
符合国际主流做法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天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煜辉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监管上,“债券通”的设计符合当前国际的主流做法,基本体现了创造更加简单便捷的交易环境的潮流,其所属的基础设施互联、多级托管模式可以有效消减投资流程上所涉及的繁杂手续,降低交易成本;其使用的做市商制度也能创造更加稳定的市场环境。
“从央行在投资标的、投资额度和投资币种的设置上来看,本次‘债券通’的创新也较为明显地体现了央行的开放态度。” 刘煜辉指出。
具有配置投资价值
从投资角度,陈道富认为,人民币债券具有一定配置投资价值。债市在短期内会有波动,尤其中国在去杠杆的过程中,债市也会受到短期的流动因素等多重影响。
不过目前来看,债市收益率处于较高水平,人民币汇率也处在稳定的阶段,人民币债券长期具有价值,对海外投资者形成吸引力。
刘煜辉则表示,“债券通”的短期效应有限,“我们无法期待‘债券通’能带来迅速的资金流入”。培养境外投资者的适应能力及风险辨识能力是一个长期过程,只有随着投资者对市场制度和运行规律逐步熟悉,该市场的夏普比率才有可能如期上行。
当前境外机构债券持仓中90%以上为利率债。刘煜辉预测,“债券通”落地后,外资在配置上仍以利率债为主,信用债可能会偏好高等级或有国际评级的债券。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