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债券 - 最新资讯 - 正文

看看谁还在顶风跨界并购短债长投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朱帮凌 2019-01-23 14:28:26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看看谁还在顶风跨界并购短债长投)

就在大家以为债务违约潮已告一段落的时候,两家上市公司又发布了债务违约公告。一家公司10亿元短债实质性违约,另有1月21日到期的5亿元短债兑付存在不确定性。还有一家公司新增16.7亿元逾期债务。

债务违约潮中,不少企业被迫变卖资产、股权来还债,有的甚至发生控股权变更,少数企业还经营恶化、存在退市风险。笔者认为,除了地方国资“救市”、对企业增加银行授信等紧急措施以外,从根本上治理债务违约潮,还需出台综合性政策,严把跨界并购、股权质押与短债长投之关。

大凡出现债务违约的企业,基本都是前期热衷快速扩张和并购。因杠杆太高,最终出现流动性枯竭。如果原来做实业的公司,过度放大杠杆过度扩大债务跨界经营,在这一波经济调整中压力就会非常大。这些企业过度依靠举债驱动规模增长,可经营效率、现金流却不见改善,一旦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借新还旧无法继续,应允许其破产清算。

公司举债盲目跨界并购,导致的债务违约与大额商誉减值很多时候是共生的。截至1月16日,沪深两市已有64家上市公司在业绩预告中提示了商誉减值风险,有些已导致业绩大幅变脸。一些上市公司热衷于并购重组,主要表现为跟风式热门题材并购、忽悠式重组、业绩承诺对赌、高溢价收购、盲目跨界并购。众多事例证明,他们的主要动力在“监管套利”,谋取一级半市场与二级市场之间的估值差价,把公司市值做大,是为了大举减持股份,而不是为了企业战略和真正的产业链上下游整合。并购重组一般有三至四年的观察期和业绩承诺兑现期。当多重因素混合为一体,并购重组的潮水退去,债务违约和商誉减值、业绩崩塌等并购后遗症的爆发也就成为必然。

据悉,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大部分咨询委员同意,随着企业合并利益的消耗,将外购商誉的账面价值减记至零这一商誉的后续会计处理方法。这个办法对治理上市公司盲目并购具有一定抑制作用。一旦对商誉采取摊销模式,并购带来的业绩增厚的不确定性将加大,一定程度对上市公司的高溢价并购重组积极性形成抑制,尤其是轻资产并购的公司。只是,要从根本上治理,还要监管层严把并购关,将一度盛行的那些忽悠式重组、高溢价收购、盲目跨界并购一概拒之门外。

治理债务违约潮还需密切关注短债长投的债务期限错配。前期,一些企业以依赖短债为主,不停滚动发行短债来支持长期投资,一旦停止滚动,其流动性压力立马凸显。在信用市场资金充裕的时候,企业会觉得短债的成本更低,往往忽略了负债结构的安全性,而依赖短债的结构更容易受到市场变化影响。在全市场去杠杆的背景下,那种借新债还旧债的做法已很难持续下去了。监管层需要严格把关企业债券发行期限,不能允许企业将发行的短债投到长期项目上。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