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债券 - 债市评论 - 正文

信用风险广度深度双向扩张--2015年债市信用风险回顾与2016年展望

来源:金融界 2015-12-16 17:13:19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核心观点

2015年违约逐步常态化,主要有以下3个特征:

(1)违约主体范围扩大:民营企业仍占据较大部分比例,国有企业刚性兑付正式打破;

(2)违约券种增多:中小企业私募债违约继续发酵,公募债领域中中期票据、企业债、公司债以及超短融也均发生了实质违约;

(3)后续处理方式多样:大部分违约债券或由担保代偿、或被母公司接盘、或通过自筹资金等方式在后续完成兑付,但也有担保方失信的案例发生,还有部分投资者作出让步,接受了发行人降低利息以及延期支付的决定。债券市场在经历了2014年由零违约向实质性违约转变后,2015年又进一步由违约后的全额偿付向发生违约损失转变。

级别调整反映信用风险向广化与深化发展,具体来看:

(1)负面评级行动较往年继续增加,较大一部分企业在级别下调后展望仍为负面或被列入观察名单,这表明未来信用水平或进一步恶化,其中级别已经较低的企业,随着债券付息日或到期日的到来,违约风险逐步抬升;

(2)关联企业间信用风险相互传导效应更强,与此同时,不同债务间交叉违约风险也抬升。在经济持续下行的宏观环境下,“偿债能力恶化-金融机构收紧融资-企业资金断裂-信用风险进一步深化”的恶性循环已经有所显现,不同债务违约风险相互传导效应愈加明显。防范大面积违约以及债务危机发生成为各项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2016年信用风险或将呈现如下发展趋势:

(1)以“供给侧”改革为代表的结构调整力度或进一步加大,产能过剩行业及传统制造业行业信用风险或加速释放,债券市场违约常态化趋势将愈加明显;

(2)不发生系统性风险仍将成为政策底线。因此对当地就业或经济影响较大的企业,地方政府仍有兜底意愿,但考虑到不同地区财政实力有差异,最终能否兜住风险则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3)在刚性兑付打破及市场逐步接受违约的过程中,违约处置结果愈加多元化,违约损失也很可能较2015年显著扩大;

(4)由于国内银行体系承担的债务风险过于集中,且随着不良贷款率加速上扬,对银行乃至整体经济金融体系产生威胁,因此预计明年政策会着力解决银行不良资产问题,不良资产证券化有望获得快速发展。全文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