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债券 - 债市评论 - 正文

中国国新出手战略重组 囊入58%股份 央企“重塑”大公资信

来源:经济观察网 作者:蔡越坤 2019-04-20 16:18:38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监管给予严重警告、要求限期整改的风波过去九个月的时间,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公资信”),这家中国最早批次成立的信用评级企业,宣告一则迅速引起业界注意的重要事项——股权关系及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动,迎来央企入驻。

4月18日,经济观察报记者获悉,央企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国新”)战略重组大公资信签约仪式在京举行。据记者了解,中国国新收购了大公资信58%的股份。对于此次重组的原因,中国国新相关负责人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当前,在落实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要求的大背景下,信用评级在风险揭示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进一步完善运营国有资本的功能,履行央企责任,推动高质量发展,经与大公国际信用评级集团友好协商,双方一致决定对大公资信实施战略重组。”

对于中国国新入驻大公资信,一位评级业内人士评价称:“这次的重组被赋予‘履行央企责任’,可能是服务于国家战略发展需要,具有高瞻远瞩的意义,或许会重整评级行业运行格局。”

为何收购大公

2018年8月17日,大公资信被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证监会同时给予严重警告处分,责令其限期整改,并暂停债务融资工具市场相关业务一年。虽然时间已经过去近一年时间,但是监管对于大公资信的处罚力度仍让行业内人士唏嘘不已。

追忆评级行业被监管处罚案例,早年2016年,上海远东资信评估公司(以下简称“远东资信”)是国内资历最老的评级公司,诞生于1988年,系中国第一家信用评级机构,一度拥有全牌照。但在2006年“福禧事件”发生后,央行暂停其评级业务,令远东资信“元气大伤”。

正当市场人士怀疑大公资信是否将成为第二个“远东资信”时,中国国新出手了。

据记者了解,中国国新为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确定的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试点的两家中央企业之一,目前形成了“5+1”业务格局,即基金投资、金融服务、资产管理、股权运作和境外投资5大板块。刹那间,央企中国国新的入驻大公资信的原因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上述中国国新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中国国新十分关注并长期看好评级行业的发展。大公之前所发生问题的根源在于公司的管理问题,而直接原因是没有处理好评级业务和非评级业务的隔离关系,以及评级公司和关联公司之前的隔离关系。严厉的处罚也展现了监管部门科学监管、营造良好行业环境的决心,这进一步增强了中国国新进入评级行业的信心。

此外,该负责人也表示,作为中国最早成立的信用评级企业之一,大公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形成了领先的评级思想和方法论,而在当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大背景下,信用评级在风险揭示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收购大公有利于进一步完善中国国新运营国有资本的功能,履行中央企业的社会责任。中国国新也有能力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运营模式,引领大公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中国国新将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推动大公苦练“内功”,重塑品牌,为市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专业的评级服务。

九个月的变化

尽管中国国新对于大公资信的前景看好,而且大公资信处罚至今时间已经过去九个月,但是评级业内关于大公资信人员离职、业务停摆的“传闻”从未间断。“公司来了很多新员工,都是从大公资信离职过来的。”一位评级机构人士曾对记者表示。

在过去的九个月中,大公资信是否确实业务停摆,其究竟发生了哪些整改变化呢?

大公资信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从处罚至今的九个月的整改期内,大公的工作重心为严格依照监管部门的要求逐项进行整改,人员和业务均受到了较大的影响。不过,从目前的人员和业务情况来看,大公仍然是一家正常经营的评级机构。”

该负责人透露,从人员情况看,相比处罚之前,目前大公的总人数略有减少,这是和受处罚后公司的业务规模相适应的。同时,在经过了九个月的整改后,大公的从业人员结构在实质上得到了优化,其中,从业三年以上的分析师从46人增长到71人,占全体分析师比例从21%上升到了45%;获得证券从业资格的人员占分析师比例从84%提高到了89%;获得证券执业资格的人员占分析师比例从17%提高到了23%。

此外,“从业务上看,北京证监局和交易商协会的处罚,并非是停止大公全部业务,而是一年内不得承接新的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相关业务和证券评级业务。一方面,大公仍然对900多个主体的约2000多个债项承担跟踪评级义务,这方面的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另一方面,在新业务承揽方面,其他不在监管处罚范围内的评级业务均正常开展,包括主体评级、处罚之前已经在证监会和交易商协会完成注册并在注册额度内的续发项目等。”该负责人对记者称。

关于具体大公资信整改的进度,上述大公资信相关负责人也做了详细的陈述。其表示:“在过去九个月,公司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各项整改工作:完善了公司领导管理架构,改组了董事会,重新任命了高管团队;调整组织结构,保障了评级机构的独立运营;严格按照监管要求终止了部分评级业务;完善了各项业务隔离制度规定;完成人员资质梳理,目前高管团队、评委团队、评级团队人员资质均符合监管要求。”

此外,该负责人称,在九个月中,公司还优化了评级业务与内控制度,根据监管规则新增制度,并对原有制度根据最新组织架构进行修订;加强内部控制力度,规范评级作业流程;优化评级信息系统,改进用印审批流程,加强对存档资料的审核和管理;加大监测力度和结果检验,持续改进评级方法等。

计划“出海”

而此次中国国新控股大公资信或许有更大的野心,对其未来业务发展布局也做出了规划部署。

此前,大公资信的股权关系为大公国际信用评级集团有限公司和北京化行宏良投资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分别持股60%和40%。此次中国国新控股大公资信后,对于股权变动给大公资信带来的影响。中国国新上述负责人表示,中国国新控股大公资信实现了大公从单一形式股东到混合所有制的转变,改善了公司的股权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是大公践行评级机构独立性原则的有力保障。

此外,对于接下来业务开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中国国新也做出了规划部署。“一方面,大公将会严格按照监管要求和行业规范独立开展业务,在评级业务开展过程中和股东之间实现有效的人员隔离、系统隔离、业务隔离、办公地点隔离。作为负责任的央企,中国国新将会通过建立科学的公司治理架构规范行使股东权利,确保大公评级业务开展的独立性,成为行业内支持其控股的信用评级机构独立开展业务的典范。另一方面,在大公内部,一切评级决策均由信用评审委员会根据评审流程、规则和标准做出,其独立性得到制度性保障。”上述中国国新负责人称。

而在我国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的背景下,美国“三大”评级机构进入中国市场。2019年1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发布公告,对美国标普全球公司(以下简称“标普”)在北京设立的全资子公司—标普信用评级(中国)有限公司予以备案。同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亦公告接受标普信用评级(中国)有限公司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开展债券评级业务的注册。

面对外资评级机构入华,上述中国国新相关负责人认为,他们的进入虽然短期内会加剧行业竞争,但中长期来看,可以进一步提升我国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水平,并充分激发国内评级企业的活力和潜力,推动国内评级企业不断提升评级专业能力、市场拓展能力和国际化水平。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大公将苦练内功,充分发挥25年来积累的技术水平和数据资源,结合自身国际化的经验,和“三大”评级机构以及其他国内机构共同推动我国评级行业良性健康发展,服务于国家战略和投资者需要。

同时,中国国新上述负责人表示,中国国新会坚定地将大公打造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一流评级机构。大公下一步的国际化发展会以契合国家战略、服务于我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服务于全球投资者的需要、服务于“一带一路”资金融通的市场需求为立足点。大公将会持续审视国际市场中的机会,适时稳妥地推进国际化发展之路。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