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市场短期利率已经稳定在5%以上,中期无风险收益率也快接近4%,高等级中期信用债券利率基本在6%以上。当前国内市场利率上涨的趋势并未改变,主要是因为偏重数量型的调控政策所致。从历史利率水平来看,现在的水平已经算是乐土,可惜国内市场投资资金短缺,恰好国外投资资金觊觎欲大笔涌入。
当然,吸收海外资金也是好事,但这个好事的前提是在成本可控的条件内,如果融资成本过高则好事会变坏事。因此,现在我们有必要关注一下由于货币市场利率水平大幅提高而导致中美之间市场利差扩大的问题。从目前的情况看,这种趋势短期内难以改变,那么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如果美国继续维持短期利率接近零的利率目标,对于国内而言,加息的难度则反而会越来越大,因为市场利差扩大会吸引更多跨境套利资金涌入,导致外汇占款增加从而影响基础货币投放,这无疑又会增加央行的对冲压力,加重通胀风险,同时市场融资成本过高,也会增加企业的经营压力,提高信用风险。总之,数量型调控与价格型调控会产生反作用。
因此我认为,保证中美之间的利差稳定是有必要的,后期央行的利率政策目标可以从以“回笼流动性”为主转为“提高基准利率与稳定流动性”,提高基准利率是针对实体经济,稳定流动性是针对货币市场利率的稳定。前者是因为保证在实体经济中真实利率应为正值,才能有效抑制通胀;稳定流动性则要防止市场融资成本加大,且能有效抑制投机资金的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