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证监会“绿色通道”制度推动下,公司债市场今年迎来发行井喷。分析人士认为,下一步监管层有望在统一互联方面出台更多有利政策,债市高速发展可期,发行人和投资者不妨摈弃对公司债的“刻板印象”,选择成本低效率高的公司债市场投融资。
可以说,高增长的重要原因是公司债基数太小,从发行额总量来看,目前公司债在整个债市中占比一般不足2%。不少上市公司倾向于发行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企业债,或宁愿在股市上再融资,而不是选择公司债,一些债市投资主体也不愿意进入规模较小的公司债市场。公司债大发展需要时间培养发行主体、扭转投资者的思维惯性。
不少投行人士均认为,证监会上周末提出债券市场统一互联“五个统一”的措施后,未来债券市场将迎来较大政策空间。
一直以来,公司债规模远不如其他债券,原因在于债券市场分割之下,手握重金的银行等大型机构的投资范围被限定在银行间市场,而债券投资者追求稳定安全的收益,债市发行主体多为大型企业,融资规模动辄上千亿,交易所市场也难以承载。加上多年前我国大型企业上市较少,债市的发行主体与上市公司主体重合度低,中小上市公司发行公司债成本高,形成了公司债数量少、规模小的格局。
但公司债的市场环境在过去一年间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证监会为推动公司债发展实行“绿色通道”制度,审核程序大为简化,项目审批基本控制在一个月以内;银行、保险等大型机构也陆续获准进入公司债市场;交易所也将全面提升公司债地位。
从公司角度来看,发行公司债除审批效率高、时间短外,目前发行成本也较低,2011年发行的多只公司债发行利率低于中期票据指导利率。例如国泰君安主承销的11南钢债发行利率较同期中票指导利率低40基点。此外,随着公司债市场快速扩容,大量投资者获准进入,公司债发行规模逐步上升。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22日,今年来发行公司债平均规模为15.2亿元。这说明公司债市场能够满足上市公司的融资需求。
我国大多数优质大型企业均已上市,发债需求与往年不可同日而语。一年来,公司债规模快速翻番,总量快速膨胀。不少优质上市公司已经发行较高规模的公司债。如,10石化01的发行总额达110亿元,11月刚刚获批的武钢公司债发行额达72亿元,中国电信等公司均有发行公司债的计划。未来将有越来越多适合大型机构投资者投资的公司债进入市场。
更值得关注的是,证监会日前提出“五个统一”具体实施方案。债券市场打破多年来各自为战、“多头治水”的格局是业界共识,大势所趋。这必将为整个债券市场带来“制度红利”,公司债有望延续眼下的增长势头,高速发展可期。
今年以来债券发行情况一览
类别 发行期数(只) 发行期数比重(%) 发行总额比重(%)
国债 68 4.50 20.54
地方政府债 14 0.93 2.77
企业债 172 11.38 4.13
金融债 126 8.34 29.54
央行票据 91 6.02 17.79
短期融资券 564 37.33 13.17
资产支持证券 6 0.40 0.02
公司债 74 4.90 1.60
中期票据 387 25.61 9.86
可转债 9 0.60 0.58
数据来源:Wind 制表:蔡宗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