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债券 - 债券评论 - 正文

银行间债券市场一片哀嚎 分析称还远没到最困难的时候

来源:中国基金报 媒体 2016-04-26 07:43:3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4月25日的银行间债券市场是一片哀嚎,更加敏感的国债期货也是踉跄下挫。

“银行间的大跌是典型的机构赎回,基金砸盘,短期内债市会继续调整。”一位债券型基金经理表示。

银行间债市70%都是机构投资者。其中,一季度末债券型基金的规模大约6000亿元,去年上半年还不到3000亿元。6000亿元的债券型基金中,70%以上的持有人是机构投资者。所以在机构赎回债基的压力下,基金为了应对流动性,不得不抛售手中的债券,这是导致4月25日银行间债市下跌的重要因素。

话说,机构为什么要抛售手中的债券型基金份额呢?是什么因素导致机构如此急不可耐?

基金君总结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经济短期的企稳、违约的恐慌、MPA考核导致的降杠杆、营改增导致成本的上升,最终导致很多银行在大量赎回纯债基金。

4月25日国债期货同时大跌,同样是对债市悲观的预期。不同的是,今年国债券或相对现货便宜,期货市场对债市更悲观,通常而言,期货走势领先于现货。

一些银行保险机构今年的目标收益率在6-7%,这个收益率在业内看来是很正常的水平。如果购买纯债基金,基金必须冒着很大的风险加杠杆,才能达到或者超过这个收益。但是实际情况是,由于短期风险积聚,今年以来尤其是自三月初开始,不少债券型基金开始降杠杆。据记者的采访,截至目前,不少基金经理已经“解除”杠杆。

这里要普及一点小知识,银行、保险等机构由于投资的限制,大多只能持有纯债型基金,所以你看看纯债型的规模都是十几亿、几十亿的大手笔。二级债基由于有20%以内的股票仓位,持有者大多为散户投资者,规模总体较小。

不过呢,机构在这个时候开始大量赎回,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一般人我不告诉他,代表着业界良心的基金君将会毫无保留地告诉他的VIP死忠粉。

下面进入VIP区,仔细看咯。

债市和其他市场一样,到顶部或者底部了,会磨一段时间。债市现在就一直在顶部磨着,虽然跌了一段时间,但是你想想,债市可是历经两年多的牛市,这才跌了几天,而且债市的跌幅哪能和股票同日而语。总体而言,债市近期跌幅并不大,整体的收益率依然低的吓人,通俗点讲,这些券还是贵啊,老子买了赚不了钱。

一位敢说实话的良心基金经理说,“调整行情才刚刚开始,还远没到最困难的时候”。听到了吗?基金经理说债券的价格还是贵,新资金进去没获利的空间,后面离调整结束还早着呢。

债市这一两年很多加了高杠杆,不少基金获利还是很丰富的,即使最近利润回去了一点,大家还是赚钱的。针对后市如何操作,上述良心基金经理建议投资者锁定前期获得的利润,赎回债券型基金。

基金君为什么说要赎回债券型基金,其实还有一个很重大的原因,嗅觉灵敏的机构投资者深谙之。下面仔细看好了,基金君要给爱粉们娓娓道来。

债券型基金持有大量的信用债,但是,有些流动性较差的信用债的估值调整是落后于市场的公允价格,为什么呢?因为信用债是按照中债登的估值来计算,尤其是成交不活跃的信用债,价格误差大,估值落后于市场的真实需求和买卖。举个栗子,某机构要赎回某只债券型基金,好基友的赎回,基金怎么能不答应呢,便以不合理的价格卖出一只债券,比如说卖出价格为9元(非公允),而实际上,中债登的估值是9.5,因此,投资者此时赎回这只基金时,是按照9.5元的价格赎回,在这只债券上是赚了0.5。看到了吧,这个便宜就占到了。但是呢,上述是基于对后市看法悲观的前提下的操作,如果市场突然好转,那就歇菜了,但是市场短期内会好转吗?

央行4月25日投放了千亿MLF,说明央行想达到适度去杠杆的目标,但同时也在关注市场的相对平稳,毕竟大背景不太支持紧缩。有相对乐观的基金经理表示,今年地方政府债的置换,债市的任务大于股市,用国家信用去置换地方平台的信用,如果收益率差不多,置换起来没任何意义。政府会时不时地给点政策支持,所以债券市场不会永远出现大幅度的下跌。

所以,大家操作的时候,悠着点。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