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债券 - 今日焦点 - 正文

绿色债去年发行320亿美元 标准指引有望加速落地

来源:证券时报 2017-03-20 12:56:44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近两年,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快速发展,正成为国际绿色债券市场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数据显示,去年我国绿色债券发行总额达320亿美元。

缺乏统一的界定标准是当前我国绿色债券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日前于北京举办的媒体会上,美银美林债券资本市场董事总经理Suzanne Buchta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央行及有关监管部门正在与国际资本市场协会积极交流,参考国际经验,加速出台中国绿色债券标准指引。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只有充分调动发行人与投资者的积极性,才能避免绿色债发行陷入“雷声大雨点小”的尴尬境地。

绿色债发展如火如荼

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市场绿色债券的发行总量超过1850亿美元,较前一年增长两倍。发行主体也日趋多元,从此前仅有主权国家机构发行,到目前企业和金融机构也加入进来。

Suzanne Buchta表示:“绿色债券已逐渐从此前的小众市场,变为主流市场的一部分。在2013年前后,绿色债券在美国市场未成为主流,我们主动给资产管理人打电话,问他们是否了解绿色债券,80%的回答都是否定的。但两年之后,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

此外,Suzanne Buchta认为:“亚洲将会是未来驱动国际绿色债券市场的主要因素,而中国则是其中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彭 博咨询绿色债券数据库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绿色债券发行总额达320亿美元。其中,约86%为境内市场公司及金融机构发行人发行。

从债券类型看,目前贴标绿色债券包含金融债、公司债、中票、企业债、资产支持证券、国际机构债六大类。当前银行业仍是绿色债券发行主力。鹏元资信数据显示,绿色金融债的债券数量和发行金额占比分别达39.62%和75.52%。

绿色债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然而,从发行人行业属性看,民营企业参与绿色债券直接融资的占比仍然较低。

鹏元资信数据显示,2016年贴标绿色债券的发行主体中有43.40%来自于银行业,24.53%来自于公用事业,16.98%来自于资本货物。发行主体企业性质方面,以央企和地方国企为主力,两者所发债券数量合计占样本总数的70.37%,民营企业所发债券数量占比则仅为22.22%。

融资成本偏高

企业发行绿色债的积极性不及预期。国家开发银行资金局债券承销二处处长吴之雄在近期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坦言,在创新试点前,国开行广泛动员潜在客户,但绝大多数企业对“第一单”更感兴趣,而不是绿色债券本身。

企业对绿色债发行不够积极的主要原因是成本问题。“从融资成本看,长期限绿色项目贷款利率显著低于绿色债券。”吴之雄说,“以某民企光伏发电项目为例,银行贷款往往采用基准利率,最多上浮10%;而该企业发行3年期绿色债券的利率却超过6%;若发10年期债券,利率估计至少8%以上。”

此外,即使企业选择发债融资,也会更倾向于选择普通债券,而非绿色债券。虽然绿色债券仅在理念设计和资金使用要求上有别于普通债券,但是,在评估认证、材料审核和信息披露等方面的要求远高于普通债券,特别是评估认证需要企业自行付费完成,额外增加了企业融资成本和时间成本。

据记者了解,在降低融资成本方面,财税优惠是各国普遍采取的措施,其中包括价格补贴、贴息、减免税收等。

吴之雄认为,财税优惠短期内较难在中国落地。一是,这并非财税部门一家就能确定;二是,财税优惠的市场基础短期内很难具备,比如哪类绿色债券予以减免?需不需要强制认定?若由第三方认定,那么谁来给第三方发牌照,怎么监管?这些都是问题。

摩根大通全球绿色债券主管Marilyn Ceci曾表示,如果加大对绿色债券发行的优惠政策支持,会在短期内促进绿色债券市场的发展,但同时也可能为发行人“漂绿”(即为了享受优惠政策,把项目包装成绿色项目)提供动机。

投资者观望

天风证券认为,从投资者角度看,绿色债券相较普通债券优势并不明显,长期看投资者或难对绿色债券保持热度,从而影响企业发行绿色债券的积极性。

为何投资者对部分绿色债券敬而远之?吴之雄认为,主要原因一是资本天生是逐利的;二是国内机构绿色意识总体还是不足;三是对具体负责投资的交易员而言,风险收益匹配才是王道,前几年超日、英利和天威等新能源企业债券接连违约,在投资者心中投射的阴影面积较大,在政府补贴不到位、补贴政策说变就变等情况下,投资者对部分绿色债券敬而远之。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