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债券 - 今日焦点 - 正文

创新券怎么成了中介牟利工具?

来源:证券时报网 媒体 2020-12-16 08:07:55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创新券怎么成了中介牟利工具?)

在倍通检测被投诉事件中,“创新券”沦为重要的诱饵、工具。在创新券实际兑付操作中,服务机构与小微企业一起“空刷”分成是较为常见的操作。

创新券本是政府部门推出的扶持小微企业的利好政策,虽然倍通检测事件因其受到较多投诉而引起关注,但针对创新券的“刷空券”套利并不是什么秘密。

在深圳从事企业服务业务的周先生介绍,创新券服务一般是有相关部门核准的机构才具有相关资质,小微企业领到券后,也是要找这些服务机构才能刷券,所以就演变成了部分服务机构和小微企业之间的交易。

记者在百度搜索创新券相关内容,很容易就出现服务企业广告,部分还标明“代刷业务”,记者随机致电两家公司咨询,并点明用假报告空刷套现,一家公司工作人员称“可以操作,但要收取25%的服务费。”另一家公司工作人员表示,公司资质目前正在审核,创新券业务需等到明年1月份,记者提到“空刷”,对方立马表示“可以加微信详聊”。

倍通检测前员工也向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证实了在之前业务中“刷空券”的情况,要完成刷券拿到补贴资金,科创委就必须看完成了哪些认证,但实际出具的很多检测报告是假的,骗国家的钱。

不难发现,在创新券的兑现使用环节,中介服务机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只有经过政府相关部门或指定第三方审核入库的服务机构,才能进行创新券的兑换工作。有小微企业介绍,一开始就有人钻这个空子,主要是服务机构引导,过过合同,刷刷流水。

据了解,从2019年开始,广东将科技创新券的发放、结转、兑付,委托给第三方平台——华南技术转移中心负责,在其开发的华转网上,实现创新券的直接抵扣和兑付。深圳科创委2020年创新券申请兑现指南显示,兑现需满足的首要条件也为:申请单位是深圳市科技创新券已入库服务机构,按照相关规定与持券单位签订了科技服务合同、接收了创新券并按服务合同约定完成了相关科技服务事项。

记者分别致电华转网和深圳科创委。对于倍通事件和“刷空券”现象,深圳科创委工作人员表示:“有邀请企业和机构过来开会,说了这个情况,以后会加大力度检查这些漏洞的,但目前具体措施还没出来。”

“我们去年12月在做现场核查过程中,已经对倍通创新券业务进行了暂停和冻结的处理,信达是今年2月份。”华转网工作人员则表示,“倍通的一些说辞、营销手段都是他们自己的行为,我们这边在平台发过一些公告,告知企业具有广东省创新券使用资质的机构需要到华转网确认,不要听信一些企业的招摇撞骗。”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与现代产业研究所所长刘国宏表示,各种政策补贴,都会有一定负面效应,本身创新券业务就存在一定的套利空间,倍通事件之所以引起关注,则有单个公司对潜规则破坏后矛盾激化的成分。这也给政府和社会提供了一个反思,一些创新政策能不能长期化,执行一段时间后如何进行重新评估和改进,否则长期化其实是培养了一批中间的倒爷、权利的掮客。

刘国宏建议,对于小微企业的扶持,更多应从降低制度成本着手,给企业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让市场机制真正发挥优胜劣汰作用,补贴也以直接方式更优,比如更大的税收优惠。深圳的一大优势正是由于大家都遵守市场规则,公开透明可持续,才能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这一切的基础正是不能干预得太多。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