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诉给谁?
他想到网络理政平台
投诉信写好了,寄给谁?“反映了就要出效果,不能交出去后杳无音讯。”
他想到此前在报纸上见过的对“成都市网络理政平台”的介绍,“据说是市长信箱的升级版,报道中说,自从平台开通后,已成功解决不少反映者的合理合法诉求。”
陈先生提到的网络理政平台,自去年12月30日开通后,始终坚持一条基本工作要求:网上 访民意,网下解民忧,沟通理解最重要,寻求最大公约数。这在市民中产生了巨大影响,树立极高威信。
就在陈先生写信的当日,平台实际上已陆续接到大量市民的反映,他们中有媒体人、医生、普通职员,也有老板。
有市民写信说,地铁上的广告是一件很小的事,但是地铁是一个城市的形象,反映出了一个城市的品位,谁也不想游客到成都乘坐了地铁之后只记住了“张柱金”和“顶呱呱”。
也有人坦言,不否认“吸引眼球”是广告的本质,但一定要有底线,作为公共场合的广告,让每天几十万的乘客被动接受(无法屏蔽,转台)的广告内容是否应该有一定的规范约束?
还有人跟陈先生一样提议,希望多投放一些正能量的公益片、宣传片(城市、农村、大好河山)、纪录片、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