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债券 - 最新资讯 - 正文

4月新增地方债3399亿元 发行节奏恢复常态

来源:证券时报 2021-05-26 05:07: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4月新增地方债3399亿元 发行节奏恢复常态】自3月末新增地方债“开闸”后,4月新增地方债发行量明显增大。数据显示,4月全国发行地方债7758亿元。其中,发行新增债券3399亿元,发行再融资债券4359亿元。专家表示,4月新增地方债发行提速,发行节奏逐渐恢复常态。预计5月发行规模不及预期,6月或将成为全年发行高峰。由于后续地方债发行规模可能有限,影响流动性因素较多,预计地方债放量对流动性扰动较小。(证券时报)

(原标题:4月新增地方债3399亿元 发行节奏恢复常态)

5月25日,财政部预算司发布2021年4月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和债务余额情况。自3月末新增地方债“开闸”后,4月新增地方债发行量明显增大。数据显示,4月全国发行地方债7758亿元。其中,发行新增债券3399亿元,发行再融资债券4359亿元。

专家表示,4月新增地方债发行提速,发行节奏逐渐恢复常态。预计5月发行规模不及预期,6月或将成为全年发行高峰。由于后续地方债发行规模可能有限,影响流动性因素较多,预计地方债放量对流动性扰动较小。

据财政部政府债务研究和评估中心数据,4月3399亿元的新增地方债中,包含1343亿元一般债券和2056亿元专项债。相较于3月仅100亿元的新增一般债券和264亿元的新增专项债券,4月新增地方债发行规模明显增大。

而根据中泰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周岳统计,后续新增地方债规模还将增大。截至5月1日,各省份及计划单列市合计已披露5月发行计划超7500亿元,6月发行计划超3500亿元。

今年新增地方债的发行工作较近两年有所放缓,直到3月末才“开闸”。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累计发行新增债券仅364亿元,发行主力则是用于借新还旧的再融资债券,达到8587亿元。不过,4月份的新增地方债发行规模较之3月明显增大。机构也普遍认为,二季度将迎来新增地方债发行高峰。

对于专项债的发行节奏,财政部国库司副主任许京花在近日表示,目前由于本年度新增专项债额度还未全部下达,今年发行窗口安排会相对集中,财政部将指导地方财政部门结合发债进度要求、财政支出使用、库款情况、债券市场等因素,科学设计发行计划,合理选择发行窗口,适度均衡发债节奏,有效保障项目建设需要的同时,避免债券发行过于集中、债券资金长期滞留国库。

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中心副主任陶金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今年一季度发行节奏之所以较慢,是因为前期发行的专项债资金冗余明显,拖累之后的发行。近期财政存款的下降,可能反映了前期闲置的财政资金正逐步下达到项目中,资金闲置现象减少。

陶金认为,4月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的增大,以及专项债资金闲置现象的改善,都体现出专项债发行节奏正在逐渐恢复常态,预计二季度新增专项债会持续提速。

普遍观点都认为,从往年二季度地方债放量发行的节奏,以及往年10月底前完成年度新增地方债限额的发行要求来看,今年的新增地方债高峰期将在二季度产生。

据海通证券研究所统计,截至5月17日,5月地方债已发行2613亿元,已披露未发行地方债6560亿元。虽然5月上半月地方债发行规模已超4月,但下半月地方债发行难以实现已披露的未发行地方债规模。

陶金对记者说,从当前的发行情况来看,4、5月的地方债发行规模都难以成为全年高峰。若今年继续按照往年的新增地方债限额发行要求,则6月份地方债发行的节奏有必要继续加快,有望成为全年发行高峰期。

他也指出,考虑到二三季度的经济恢复动能尚存,外需也很可能保持良好增长状况,内外需转换推动经济持续复苏的必要性并不强烈,后续几个月发行节奏也可能不会明显加快。

对于地方债放量是否会影响流动性,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在此前的央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以来,由于地方专项债额度下达时间较晚等原因,地方债的发行进度比前两年慢一些,后续发行速度可能加快。同时4月份税款入库的规模也比较大,这两方面的因素都会减少银行体系流动性。但由于一季度末财政支出较多,可在一定程度上吸收其(超储下降)影响。

在陶金看来,随着财政存款的回升、银行金融机构加杠杆受限,近期流动性保持的宽松状态恐难以维持,后续地方债发行放量将加剧流动性的边际收紧。但因为地方债放量规模不及去年,加之影响流动性的因素较多,预计地方债放量自身对流动性的影响不会很大。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责任编辑:DF537)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