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朱凯
昨日,深沪证券交易所
可转债均出现大幅下跌,跌破面值或跌幅创上市以来新低者比比皆是。
据统计,截至昨日收盘,石化转债 (110015估值,测评,行情,资讯,主力买卖)下跌5.61%至96.56元,跌破100元面值,跌幅居首。川投转债 (110016估值,测评,行情,资讯,主力买卖)下跌4.42%至99.98元,燕京转债下跌4.40%至108.98元,工行转债 (113002估值,测评,行情,资讯,主力买卖)下跌4.28%至109.18元。值得注意的是,这次集体下挫并未出现明显的行业区分,本应“首当其冲”的银行类可转债,跌幅并非最大。
记者采访市场人士后得知,昨日可转债暴跌的原因,主要是准备金新政传言已得到数家国有大行的确认,这一政策的实施将对未来3至6个月的资金面产生持续收紧效果。作为债券市场中最易于变现的品种,可转债便成为此次新政的首个“牺牲品”。据了解,目前重仓持有各类可转债的主要为券商机构的理财或自营盘,以及固定收益类基金。
同时,由于准备金新政未来收紧资金面后,也将带动债券收益率上行,部分机构出于止损或赎回压力,也会“被动”抛售可转债。由于流动性最好,只要有人买入,部分机构甚至会不计成本抛售。“与正股股价关联不大,而且行业特征也不明显,表明原因在于可转债本身交投活跃的特点。”长城证券资深债券交易员许彦告诉记者。
证券时报记者还从知情人士处获悉,国内某知名基金公司因参与涉嫌造假丑闻的
紫鑫药业002118定向增发而深度被套,而其同时也有约四分之一的仓位(初步了解约为10亿元)为可转债,因此在昨日这一政策得到确认的时间窗口进行抛售,也狠狠打压了可转债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