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债券 - 今日焦点 - 正文

转股节奏加快 银行可转债发行正当时

2017年以来,银行可转债发行更加密集,2018年发行数量创下新高。光大证券固收团队认为,银行可转债发行规模显著提升,主要原因是商业银行为了满足巴塞尔协议III的要求,通过可转债来补充核心一级资本金。

(原标题:转股节奏加快 银行可转债发行正当时)

2017年以来,银行可转债发行更加密集,2018年发行数量创下新高。与此同时,银行可转债的转股节奏也明显加快。分析人士认为,由于可转债融资成本较低,转股后可以直接补充核心资本,因此受到上市银行追捧。当前银行可转债供给出现缺口、需求相对旺盛且估值处于高位,银行发行可转债正当时。

2017年成分水岭

wi nd数据显示,自2003年民生银行发行第一只银行可转债以来,已有14家银行发行了15只可转债,其中民生银行还于2013年再度发行了一只可转债,成为截至目前(9月3日)唯一发行过两只可转债的银行。目前,15只可转债中,有7只已经退市,市场上还有8只银行可转债,余额共计为985.45亿元。

银行可转债发行节奏近年明显加快。2003年民生银行“试水”后,仅招商银行在次年发行一只可转债,此后5年多都没有银行可转债发行,直到2010年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发行了百亿级的可转债。此后两年多时间,银行转债发行再次“开天窗”。在2013年民生银行发行了第二只可转债后,又间隔4年才出现新发行的银行可转债,即2017年光大银行和宁波银行发行的两只可转债。

2017年成为“分水岭”,自此以后,银行可转债发行速度明显提升。2017年至今,不仅每年都有银行可转债发行,2018年发行数量也创下纪录,多达5只。今年以来,虽然只有3只银行可转债成功发行,但发行规模已创下历年之最,达860亿元。

目前,浦发银行的可转债发行预案已获发审委批准,发行规模预计为500亿元。此外,截至9月3日,紫金银行和青农商行可转债预案已经通过股东大会,交通银行可转债预案已获证监会核准,三只可转债发行总规模预计为695亿元。

目前,银行可转债不仅发行节奏加快,转股也越来越“迅速”。8月21日,平银转债公告称将实施强赎,这距离其发行仅7个月、上市仅6个月,进入转股期还不到1个月,创下银行可转债存续时间的最短纪录。据华泰证券张继强团队统计,如果以“存续时间/发行期限”计算转股速度,银行可转债表现出加速特征。“例如,中行4.7年、工行4.4年,民生二期则仅2.2年、宁波银行1.7年、常熟银行1.3年,到了平安银行甚至在进入转股期后第19天即公告强赎,用时仅0.6年。”该团队指出:“背后的关键还是股市表现。”

进可攻退可守

分析人士指出,近年来银行前赴后继地发行可转债,最主要原因是监管标准趋严背景下银行需要补充资本金。

光大证券固收团队认为,银行可转债发行规模显著提升,主要原因是商业银行为了满足巴塞尔协议III的要求,通过可转债来补充核心一级资本金。

当前,对于上市银行来说,可以直接补充核心资本的方式有增发、配股。就增发而言,会对股价造成负面冲击,而且还面临股价破净。此外,根据证监会修订发布的《发行监管问答——关于引导规范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监管要求》,申请增发相应间隔原则上不得少于6个月。而配股由于失败风险高等原因,并非上市银行直接补充核心资本的首选。

相比之下,可转债既不会冲击二级市场,也没有发行间隔6个月的限制。而且,可转债发行规模较大,历年发行的可转债中,百亿级占一半以上,最低也有20亿元的发行规模。这意味着一旦转股成功,银行核心资本将得到大量补充。而事实上,银行转债至今尚未出现转股失败案例。

另一方面,即使转股不成功,由于票息较低,转债的融资成本也低于金融债,发行银行也“不亏”。

或迎来发行“窗口期”

分析人士认为,供给缺口叠加债市投资机会成本降低,高性价比的银行可转债将受到投资者青睐,同时,增量资金入市也提高了市场的承载力,上市银行发行可转债正当其时。

张继强团队认为,当前市场缺乏筹码,净供给缺口急需补充。“靠小盘品种根本无力填补平银转债、宁行转债等强赎造成的净供给缺口。‘久旱必期甘霖’,百亿级别的银行可转债才是解决当下可转债市场结构问题的好办法。”

近期,A股市场走势呈现反弹态势。分析人士认为,此时可以利用可转债埋伏股市行情。张继强团队指出,在当前债市机会成本较低的背景之下,估值如果合理,银行可转债不缺少需求。

新进入者如职业年金、银行理财、养老金等机构提高了市场的承载力。“优质且规模可观的银行可转债势必受到转债投资者的欢迎。”张继强团队指出。从半年报业绩来看,银行股表现比较突出。据光大证券固定收益团队计算,发行可转债的12个主要行业中,2019年第二季度仅4个行业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较上季度有所提升,银行就是其中之一。

当前,可转债估值处于高位。张继强团队认为,高估值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新发可转债的上市定位,这既降低了发行难度,也对大股东有利。 视觉中国图片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